2008年贵州日报:站在讲台上的草原汉子——支教志愿者丁立东小记

  • 日期:2008-11-07
  • 查看:28360

站在讲台上的草原汉子——支教志愿者丁立东小记

在紫云、大方义务支教达两年的内蒙古志愿者丁立东7月28日从贵阳乘火车踏上了回家的旅程。这天,省志愿者协会专门为他送行。

“丁老师是团省委吸纳的最年长的支教志愿者,年近50岁的人,抛妻别子来贵州山区,两年时间默默奉献,为山区孩子办了很多事。”省志愿者服务中心主任杨震向记者道出了他们之所以专门为一个普通志愿者送行的理由。

送行餐桌上,这位朴实的蒙古族汉子给了记者一个有力而热情的握手。

“我出生于1962年,共产党员,毕业于内蒙古农牧学院,内蒙鄂尔多斯市乌审旗科委干部,1998年5月提前退休,退休后曾经在省区卖过字画,做过生意,开过店铺,还在天津一家企业做过一名高级经销商。2006年6月到贵州支教,先在紫云自治县大营乡大坡村支教3个多月,然后转到大方县凤山彝族蒙古族乡石坪小学支教……”

丁立东从包里拿出刚从省志愿者协会给他出具的《志愿者服务鉴定》,小心翼翼地展开,长达5页的A4纸,详细地记录了他在贵州山区700多个日子的点点滴滴。

丁立东做志愿者缘于1998年7月在一个旅游区卖字画,因发生口角被当地地痞打伤,后被一好心人送到医院,帮他交了1000元住院费悄然离去。从此,他带着一颗感恩的心,想回报那个好心人,但几年过去了还是没找到。2003年5月,他从中央教育频道西部教育栏目看到贵州紫云自治县水塘镇“中洞”学校的报道,那里的穷困状态和孩子们渴望的眼睛深深刺痛了他。于是他暗暗准备了4年,于2006年5月瞒着生病的母亲及父亲、妻子、女儿,来到了贵州。

“我刚到贵州那几天,家人一直打我的电话,1000多个电话中我只接了3个,家人打的不敢接。”丁立东说。

石坪小学缺老师,丁立东同时承担了好几个主科的教学任务,由于工作强度大,加上是北方人,生活不习惯,刚到石坪他就病倒了,40多天时间里22天靠输液治疗。尽管如此,丁立东只请了两天病假,很多次一边在膀子上吊一个输液瓶一边站在讲台上。丁立东过去从未自己做过饭,但这两年一日三餐他全是自己动手。平时只要一有空,丁立东就家访,帮助学生家庭干农活。雨季期间还带着学生修路、搭桥。寒暑假他不回家,就利用这些时间为村里的孩子补课。去年国庆黄金周期间,他义务为学校修理课桌近50套。为丰富学生课外活动,他经常自己出钱购体育设施、娱乐设施,还掏钱买奖品搞体育大赛、作文大赛,每学期均要为孩子们花掉数千元。去年2月,他组织了一次由6所学校学生参与的春节联欢活动,自己掏钱解决所有的费用,花了近万元钱。

山里贫困孩子交不起书本费,经常让丁立东心情沉重。在紫云,他用自己的退休工资资助了4名贫困孩子读书,转到大方支教后,他又资助了6个孩子。丁立东除了自己掏钱帮助孩子外,还多次为山区孩子奔走呼吁。由于在贵州他没有一个朋友,他想到了一个为学校寻求帮助的好主意:制作了一块写着《募集书》的牌子,同时在牌子上张贴了省志愿者指导中心出具的证明,每逢假期都到贵阳“摆地摊”。他的这一举动得到了很多好心人的关心。加上媒体的报道,确实产生了很好的效果。2008年春节过后,丁立东从内蒙返回学校时,在贵阳市为5个贫困学校募集了近3.2万册书、少先队服30套、电脑4台,还有不少文具及体育用品,总价值超过30万元。这次,贵阳市一些爱心人士专门组织了8辆车为这5所学校义务送书。这件事一直是丁立东最为自豪的,这两年来,丁立东已经为山区孩子掏出了自己6万元的积蓄。

在山里由于信息不通,去年5月丁立东的母亲去世,但5天后他才得知。省志愿者协会给他购买了飞机票,帮助他回家给母亲奔丧。

《人民日报》、《内蒙古日报》、《鄂尔多斯日报》等媒体都曾采访报道过他的事迹,称他是“徐本禹‘火炬’的忠实传递者”。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餐桌2008年春节A4纸工资回报

作者:本报记者沈仕卫 编辑:李茂

阅读原文:http://gzrb.gog.com.cn/system/2008/08/27/010338040.shtml